Connect with us

副刊

姿治通鑑:臀肌受損 髖部大轉子痛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來,診所多了髖部(位於大腿骨與骨盆之間)外側疼痛的病人前來求診,雖然他們的共同病徵都是髖外側痛,但經詳細問症和檢查後卻發現疼痛源頭各有不同。今天分享其中一個常見主因——髖部大轉子疼痛綜合徵(greater trochanteric pain syndrome,GTPS),它與臀中肌、臀小肌腱炎及滑囊炎有關,主要影響髖部外側大轉子區域。

大轉子是股骨上部的突出部分,位於髖部外側,連接數條重要肌肉,如臀中肌與臀小肌。這些肌肉負責維持骨盆穩定,尤其是在行走或站立時起着重要作用。過往外側髖關節疼痛在診斷上常常會被認為是大轉子附近滑囊發炎所導致,然而,隨着相關研究愈來愈多,目前發現單純滑囊炎比例其實不多,反而比較常見是臀中肌與臀小肌的肌腱因過度使用或創傷而受損,導致髖部外側疼痛,繼而形成GTPS。

高危:逾50歲女性、跑手、長期站立者

GTPS常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50歲以上女性。女性因為骨盆較寬,加上激素變化,容易造成肌腱和結締組織疲勞和損傷。跑手及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職業群體也是高危一族。此外,體重過重和髖關節退化人士,也容易出現髖部肌腱過度承受壓力的問題。

患者除了在髖部外側有壓痛點外,亦會常在夜間或長時間側睡時感到不適,站立或走路時間過長也會加劇疼痛。疼痛可沿大腿外側延伸,甚至在上落樓梯或長時間坐着後令痛楚增加。

物理治療在GTPS康復的目標是減輕疼痛、改善活動範圍和加強髖部穩定。

1.減輕疼痛:初期物理治療重點在於減輕炎症和疼痛。可通過冰敷和超聲波治療緩解局部發炎。手法治療亦能紓緩周邊肌肉緊張感,減少對髖部的壓力

2.增強髖部肌肉:隨着疼痛逐漸減輕,治療重點將轉向加強髖部和骨盆周圍的肌肉力量,特別是臀中肌和臀小肌。透過針對肌力訓練,能增強髖部穩定,減少肌腱承受的壓力

3.改善柔軟度與活動範圍:伸展運動可幫助增加髖部及大腿的柔軟度,特別是股四頭肌、髂脛束及腿後肌,以改善髖部活動範圍並減少疼痛。

本會設有物理治療門診服務及水中物理治療課程。詳情可瀏覽bit.ly/ymca-gtps或致電2783 3616查詢。

文:王凱婷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