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健康點滴:血友仔適量運動護關節

發佈於

【明報專訊】「血友仔」(血友病患者)做運動,傳統上被認為是高風險活動,因為患者身體缺乏某種凝血因子而較難止血,做運動無可避免的撞擊會增加出血風險。但隨着治療進步,現時知道,只要做好關節管理,大部分血友仔都可選擇適合運動,更反過來能夠加強對關節的保護。

避撞擊運動 可選乒乓羽毛球

血友仔首先要避免撞擊型運動,例如拳擊、欖球等。即使是輕度患者(體內凝血因子濃度為正常人5%至40%),對他們來說,撞擊型運動引致出血風險仍然較高。至於乒乓球、羽毛球,甚至踢足球,雖然也有一定出血風險,但只要做好風險管理,中至重度的血友仔也毋須完全禁止。

運動前可注射凝血因子保護

理論上不做運動自然較少出血風險,但對身體和關節卻並非最理想,因為血友仔即使完全不做運動,日常生活中仍有出血風險,尤其是重度患者(體內凝血因子濃度低於正常人1%)。其中,各個關節是血友仔經常出血部位,即使每次都及時止血,仍會對關節帶來損傷。所以從保護關節角度而言,單純「不運動減低出血風險」並不足夠,反而必須做適量運動來增強關節健康。

血友仔只要和醫生商議,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有需要的話,經醫護人員指導,每次運動前自行注射凝血因子來保護身體。當然仍要小心,避免碰撞。

定期監察 超聲波評估關節

另一個關節護理的重要部分是定期監察。現時血友病治療分為「需求治療」和「預防治療」兩大方向,前者適合輕度患者,後者則較適合重度患者。重度患者接受「預防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出血率,但也不代表零出血;而輕度患者採取「需求治療」——有出血徵狀才注射凝血因子,仍需要定期監察出血次數、需要用藥頻率、對關節影響等情况。幸好現時有不同檢查幫助醫生評估血友仔關節的健康,例如透過超聲波檢查,可以實時看到關節內有否出血、結構有否轉變等,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王紹明(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