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學者:機密亦應日後解密 保障公眾知情權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今屆政府成立或改組的10個諮詢架構沒有公開會議議程及紀錄等文件,多名學者及議員認為,諮詢架構的會議文件若非敏感,應盡量公開,有助提升公眾參與度和帶動社會討論。港大社會科學院前院長卜約翰則稱,即使相關資料是機密亦應在一定年期後解密,保障公眾知情權。

江玉歡:社會沒法得知諮委會工作 難監察成效

謝偉俊:旅業委會會議紀錄應公開

選委界別議員江玉歡說,近年政策制訂的公眾參與度很低,社會沒法得知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和討論,進一步影響市民歸屬感,外界亦難以監察諮詢架構的工作成效,「你試試在街上,問市民知不知道這些委員會在做什麼……(政府)煮好餐飯才叫我吃,沒問過我鍾意吃什麼 」。她建議政府至少公布委員會議程、會議摘要及所作決定、委員出席情况等,各委員會應每3個月向公眾講解工作進展。

選委界別議員謝偉俊稱,若委員會不觸及股市等敏感議題,主要討論策略及研究,便應公開會議紀錄,例如他擔任委員的旅遊業策略委員會,認為此舉有助吸納民間智慧。

劉兆佳:若盼委員開心見誠 不應動輒公開紀錄

曾任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的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若希望委員在會上開心見誠甚至批評政府,不應動輒公開會議紀錄。但他稱如果會議資料並非敏感、不會導致政府尷尬,應該「盡可能公開、透明」,有助帶動社會關注和討論相關議題。

卜約翰認為,諮詢架構關乎公眾利益,應向市民問責,要平衡公眾知情權和保密需要。他說機密內容可以封存一定年期後公開,「問題不是應否公開,而是何時公開」,批評政府遲遲拒就《檔案法》及《公開資料法》立法,令本港缺乏公開政府資料的機制。